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这项国家级荣誉,河套灌区实至名归

图片







推动五大行动见行见效

·打好全市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




















 近日,由中国灌区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经验交流会暨中国灌区协会2023年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上,内蒙古河套灌区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成为此次被授予称号的全国19个灌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该称号的灌区。

 2023年,我市制定了《关于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25)》和《全市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攻坚战阶段性任务清单》,出台《巴彦淖尔市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奖励办法》,通过实施河套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高效节水灌溉等多种方式,打好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



合理节水 盘活水资源

全面推进工程节水。我市实施完成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43.42亿元,灌区引黄用水下降到46亿立方米。完成了水权转让一期工程,工程投资18.6亿元,实现节水2.3亿立方米。启动实施了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工程,工程投资23.13亿元,规划节水2.1亿立方米。高标准实施“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8.4亿元,规划节水1.48亿立方米。

图片

引黄滴灌万亩示范区 记者 齐鸿雁/摄

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项目。我市将引黄滴灌高效节水项目纳入《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河套灌区引黄滴灌水源规划》,着力建设河套灌区引黄滴灌高效节水的示范工程。2023年,全市计划完成水肥一体化项目108.19万亩(移动式滴灌74.6万亩,澄清池20.13万亩,井灌滴灌13.46万亩)。
加强农艺节水推广。我市积极推行平地缩块、秸秆还田、覆膜保墒等农艺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效益。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指导,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规模,大力推广集中连片种植,改变不同作物分散种植方式。引导农户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引进高产抗旱品种。


精准管水 强化水效能
强化用水总量指标约束。我市健全完善河套灌区用水总量管理体系,将引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旗县区、苏木乡镇、基层用水合作组织和用水户,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苏木乡镇、嘎查村、用水户、水源井。

图片

引黄灌溉 通讯员 王泽浩/摄

实行用水强度指标管控。我市根据年度耗水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灌区春夏灌、秋灌、秋浇三个灌溉期的水量指标,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压减亩均用水量,主要粮食作物到2025年达到自治区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先进值标准。
大幅压减作物非生育期灌溉用水量。我市在往年平均用水量的基础上,将作物非生育期用水定额压减30%以上。根据灌区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合理调整秋浇供水时间,压缩渠道行水期,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根据来年种植结构,统筹安排灌区秋浇和春汇面积,确保秋浇不春汇、春汇不秋浇,坚决杜绝重复灌溉现象。

图片

节水灌溉设备 通讯员 孙小惠/摄

加快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我市逐步实现国管渠道重要引、退水口在线计量监测,加紧完善群管渠道渠首自动计量设施。对农业灌溉机电井采取安装计量设施或实行“以电折水”等多种方式进行计量管理。
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我市通过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全天候远程监测渠沟道水位、流量和工程运行状况,有效防止跑冒滴漏。通过灌区信息化建设,加强取退水在线监测计量与数据共享,持续提升科学管水和节约用水能力。
全面加大用水监管力度。我市严格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审批,加强计划用水和灌溉定额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规违法取用水行为。


科学用水 提升水效率
优化水资源调度。我市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对全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统筹抓好用水计划和供用水管理,严格落实供够关口制度。坚持精打细算、精准配水,着力打造灌区供排水管理新模式,着力推进供水适时、配水计划、节水措施、用水服务、量水测流和排水控制的“六个精准”,全面提升供水服务透明度和保障力。

图片

灌区视频安防监控 记者 胡东育/摄

推进引黄水权确权。我市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兼顾实际、稳妥推进”原则,依据“丰增枯减”原则和作物生长需要、种植结构将新的水文年度(2023年7月—2024年6月)农业直口引用水量按照春夏灌、秋灌、秋浇分配至各旗县区,颁发《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将26.246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分解到2761个直口单元,实现灌区农业引黄供水直口渠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用水“总量控制”,不断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实施水权到户管理。我市在乌兰布和沈乌干渠灌域实施了河套灌区水权到户管理试点项目,确权引黄灌溉面积87.16万亩,对461条直口渠的群管组织发放了《引黄水资源管理权证》,对16073个用水户发放了《引黄水资源使用权证》,实现了引黄水权从“直口渠——用水户”的确权登记与计量管理,用水户能够及时掌握直口渠引水量、自己田块用水量和应缴纳水费,促进田间节约用水,实现了农业节水增产和生态改善等多项效益。

提升输配水运行效率。我市进一步优化调整春夏秋各个季节农作物生产的灌溉时间和水量需求,将总干渠全年行水时间从218天缩短到183天,缩短35天;干渠平均行水时间从140天缩短到133天,缩短7天;分干渠平均从130天缩短到125天,缩短5天。通过科学合理地缩短渠道行水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输送水损失,切实保障灌区农作物适时灌溉和工程安全运行。

图片

节水灌溉 签约摄影师 张桂林/摄
多渠道筹集灌区运行和工程维养经费。我市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河套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安排一定的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与群管水费安排的维修养护资金统筹使用,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长效机制。
精准核实灌溉面积。我市开展灌溉面积起底核实“百日会战”,完成各旗县区灌溉面积起底核实和市级分析汇总。同时,委托黄委水科院正在开展灌溉面积精准核实和上图赋码工作,逐步建立“灌区一张图”,为水量调配、用水权确权和水费收缴“以量计费”打好基础。


依法治水 规范水使用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我市实行农业水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公益属性,将所属的7个分中心,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将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水费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各项支出纳入预算。
图片
磴口县渡口镇东新水务专业合作社领取用水证 记者 胡东育/摄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我市制定《河套灌区国管农业水价调整方案》,完成国管农业用水成本测算、成本监审、稳评、听证和水价定调价批复,并顺利召开听证会。推进群管水价收支模式改革,实行群管组织与农民协商定价。按照水利部的总体要求,2023年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开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建设。
规范基层用水管理组织。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用水服务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各旗县区对运行不规范的群管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整改、撤销、重组,因地制宜改革组建灌溉服务合作社。


科技兴水 支撑水事业
深化灌区科技体制改革。我市建立了“以灌区管理需求为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的新机制,推进“1+4+13”(1个科技试验中心、4个试验站、13个科研基地)科研基地建设,先后梳理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灌排管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节水控水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加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图片

总干渠第四分水枢纽 记者 齐鸿雁/摄

开展节水相关科研。我市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推动落实“北方引黄大型灌区现浇钢丝网片混凝土与保温一体化衬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水利科技项目,不断提升水利工程防渗节水能力。开展节水和生态环境科学研究论证,对河套灌区生态功能需水量、农业灌溉用水量和节水控水量的良性发展动态关系开展深度研究,找准节水控水和保障生态安全的平衡点,实现农业节水与生态安全双赢局面。
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我市加快构建河套灌区“智慧灌区”综合应用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逐步实现灌区管理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应用服务智能化、决策支持科学化,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图片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信息化调度中心 记者 胡东育/摄

突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精准调度、联动推进,以8.8亿立方米的总耗水量完成了我市2023年的秋浇任务,在有效解决农业粗放用水问题上迈出了关键性步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实施年度灌区现代化改造、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滴灌技术应用等工程,我市预计年可实现工程节水1.17亿立方米。

图片
审核:王民哲
编辑:冯浩永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