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赤峰市红山区持续发力 探索水资源高效利用新模式

图片

赤峰市红山区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6%,属于极度缺水地区。近年来,红山区紧扣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个重点,向节约用水要空间、向集约用水要发展,逐步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图片
改造后的节水高标准农田。

   推动农业节水增效   
着力挖掘水资源节约潜力


红山区坚持以转变农业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为出发点,全面推行“超额用水累进加价+节水奖励”、高效节水试验示范项目奖补等政策,积极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增强耕地集雨保墒能力。截至目前,以膜下滴灌为主体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占水浇地总面积的90%以上,亩均年节水50立方米谷子、豆类等低耗水、耐旱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粮食种植面积的32%。


图片
红山区高效节水在线智能监测平台。


红庙子镇是红山区的农业大镇,红山区以红庙子镇为试点,建设2万亩高效智慧节水示范区项目,利用蒙东云计算智能监测系统“互联网+”模式,投资250万元搭建智慧节水监测平台。依托物联网传感、无人机、云平台等先进技术,配套安装视频监控、电磁阀、控制器等自动化系统设备,创建基础数据管理、远程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管理、大数据监测、统计分析等模块,为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数据监测、数据分析、生产指导等13项实用功能,实现农田灌水自动计量、精准控制、精细调度和自动化管理。据统计,目前,红山区红庙子镇节水示范区年均节约地下水资源已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


另外,红山区还从细化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管控指标、加强整治违法取水等方面入手严控用水总量,以行政村为单位发放农业灌溉取水许可证,将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村、延伸到井,通过与电力部门建立信息联结机制,采取农业灌溉机电井“以电折水”一井一系数的方式,利用机电井用电量计算得出用水量,实现农业灌溉用水量的精准计量。


   推动工业节水减排   
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23年,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燕京啤酒(赤峰)有限公司、赤峰金通铜业有限公司获评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获评自治区级节水型标杆企业。


图片
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节水。


近年来,红山区坚持将工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有效衔接,以国家、自治区、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户、高耗水工业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退城入园,鼓励企业更新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陆续引导金通铜业、赤峰制药、蒙欣药业等高耗水企业完成退城入园,先后支持企业完成中色锌业废水综合利用、东荣集团日处理500吨的污水零排放系统、赤峰热电厂再生水深度处理、京能(赤峰)能源主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等节水项目建设,年节水83万立方米以上。


着眼绿色循环,红山区全面推进园区水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统筹规划建设赤峰市高新区红山产业园供排水、水处理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积极推动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向中心城区引供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补齐中水回用管网建设短板。截至目前,红山区冶金火力发电、有色金属行业年均使用再生水 1200万立方米,占工业用水总量的69%以上。2023年,供应再生水3139万吨,再生水利用率44.4%。


  推动城镇节水降损   
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立足如何推进公共领域节水,红山区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因素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同时,坚持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主体工程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引导各类主体提高生活节水器具使用率。截至目前,红山区公共场所和2020年以来新建、改建的居民小区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图片

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


如何加强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红山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发力。明确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提高城市雨水截留、滞留能力和利用水平。通过更新改造供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管道,进一步加强城市释水、蓄水能力,完成33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建成雨污分流管道35.4公里、雨水泵站9座,辖区主次干路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大力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应用于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鼓励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构建供水管网和设施巡回检查体系,不断提高供水、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能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9%,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来源:内蒙古日报